高炉出铁沟工艺流程
2025-07-30
铁沟浇注料的生产工艺
铁沟浇注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原料准备和混合配比两个阶段。 铁沟浇注料,是抵抗高温铁水和熔渣的冲刷腐蚀。主要用于高炉出铁沟内衬的施工。
原料准备阶段
原料准备阶段,主料包括粗颗粒(1-3mm,占50%-60%)和细粉(200-325目,占40%-50%)用于级配优化的刚玉、碳化硅、铝酸盐水泥等,辅料为钢纤维、防爆剂、分散剂等。颗粒级配需按比例混合,粗、中、细颗粒比例通常为4:3:3,确保浇注后结构致密。钢纤维添加量控制在1%-2%之间,增强抗裂性。所有原料需提前干燥,避免水分超标导致后期爆裂。
混合配比阶段
采用强制式搅拌机,高铝矾土熟料占比50%,碳化硅(SiC)20%,刚玉(α-Al₂O₃)15%,铝酸钙水泥5%,石墨+金属硅粉7%。先投入干料搅拌5分钟确保干料混合均匀 ,再加入4%-6%结合剂和水。水的加入量是关键,一般控制在5%-7%,过多会导致流动性差或气孔增多,振动流动值≥180mm, 过少则影响施工性能。搅拌时间不低于5分钟,确保无结块、颜色均匀。混合后的料需在30分钟内用完,否则会因水泥初凝影响性能。
施工阶段
施工前清理铁沟内残渣,检查模具是否固定牢固。模具内壁涂脱模油后安装定位钢管,振动成型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消除气泡。 。浇注时分层布料,显气孔率控制≤8%,每层厚度不超过300毫米,用振动棒从边缘向中心振捣,避免漏振或过振。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、无明显气泡为准,通常在20-30秒。模具接口处需重点处理,防止铁水渗透。施工完成后表面覆盖塑料薄膜,防止水分过快发。
养护阶段
养护阶段分静置和升温两步。静置环境温度保持15-25℃,湿度大于80%,静置24小时让水泥充分水化(抗折强度≥3MPa),再经110℃烘干24小时(或快速烘烤≤8小时)使抗折强度提升至≥6MPa。。养护后拆除模具,检查表面是否开裂或松散,如有缺陷需修补。修补料需与原料成分一致,用专用工具压实抹平。
烘烤是关键步骤,直接影响使用寿命。煅烧温度需通过红外测温仪监控。初始温度控制在50℃C以下,每小时升温10℃,避免水分急剧蒸发导致爆裂。300℃后保温4小时,排出残余水分;800℃时保温6小时,促进烧结反应形成陶结合, 确保结合剂充分碳化。烘烤曲线需根据材料厚度调整,厚壁部位升温速率需更慢。烘烤结束自然冷却至常温,避免急冷产生应力裂纹。
投入使用前进行气密性检测,用压缩空气检查内衬是否有贯穿性裂缝。首次出铁时先排放少量铁水预热沟槽避免热震损伤。日常维护需定期清理残铁和渣层,局部侵蚀深度超过50毫米时需用同种材料修补。
![]() | ![]() |
不同高炉的铁水流速和温度差异较大,需针对性调整配方。例如铁水流量大的区域可增加碳化硅含量至35%提高耐磨性;渣线部位添加氧化锆增强抗渣侵蚀能力。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℃℃时需预热原料,防止凝结时间异常。
上一页:
下一页: